〖壹〗、姚鼐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散文家,是桐城派创始人,与方苞、刘大并称“桐城三祖”。姚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被后世人赞誉为“中国古文第一人”,主张文章要“义理”、“考证”、“辞章”三者相互为用。姚鼐生于公元1731年,去世于公元1815年,字姬传、梦谷,安徽桐城人氏,是显赫一时的吴兴姚氏后裔。
〖贰〗、姚鼐主要成就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三祖”,被盛誉为“中国古文第一人”、“中国古文的高峰”。
〖叁〗、姚鼐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,其一世祖居麻溪(今枞阳钱桥河南岸姚王集),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。至姚鼐,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300余年。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(1732年1月17日)出生于桐城南门的一个官宦书香人家。
〖肆〗、基本信息:姚鼐,原名姚鼐,1731年出生于安徽桐城,字姬传,又字梦谷。他的居所名为惜抱轩,位于现今桐城中学内,因此世人又称他为惜抱先生或姚惜抱。文学地位:姚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与方苞和刘大櫆并称“桐城三祖”,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姚璜,其家族背景深厚。曾祖姚丹坡,清末举人,曾任两任知县,晚年回归故里,担任河北大学校长。家族中不乏人才,祖父姚锷和父亲姚兆伦皆以书画家和教育家闻名一时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,姚璜自幼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,得到了父亲及名师的指点,识字断文,展现出早慧的天赋。
本书作为“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”系列中的一员,重点聚焦于清代杰出文人姚鼐。姚鼐在文学史上被誉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,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理论贡献深远。他提出的“道与艺合,天与人一”的文学观念,强调了文学作品应融合道德理念与艺术表达,而“义理、考证、文章”并重的创作理念则体现了他对于作家全面发展的要求。
姚鼐 姚鼐,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,世称惜抱先生、姚惜抱,安徽桐城人,清代散文家。姚鼐于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,任礼部主事、四库全书纂修官等,年才四十,辞官南归,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、江南紫阳、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。著有《惜抱轩全集》等,编选《古文辞类纂》。
姚鼐(nài)(1732年—1815年),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(在今桐城中学内),世称惜抱先生,安庆府桐城(今安徽桐城市)人。清代散文家,与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派三祖”。
刘大櫆:也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,字才甫,号海峰。他的文章受到方苞的高度评价,被认为与韩愈、欧阳修等古代文学大家相媲美。姚鼐:他是清代著名散文家,与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三祖”。字姬传,世称惜抱先生,是安徽桐城人。
尽管年少体弱多病,但他对学术的热爱犹如生命的热情。1763年,姚鼐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,官至刑部郎中和记名御史。在教育领域,他在江宁、扬州等地的书院担任主讲长达四十年,致力于经学研究,同时也涉猎子史、诗文,深受刘大魁影响,是著名文学流派“桐城派”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《登泰山记》的作者是姚鼐。姚鼐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(在今桐城中学内),世称惜抱先生、姚惜抱,安庆府桐城(今安徽桐城市)人。清代著名散文家,与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派三祖”。
〖壹〗、不是,反过来 1姚范 2姚鼐 3姚文田 4姚广孝 5姚长子 6姚绶 7姚平仲 8姚思廉 9姚崇 10姚戈仲 11姚铉 12姚孳 13姚文林 人物简介:1姚范:桐城人,清代著名文学家,乾隆进士,任三礼馆纂修,其学深究遗经,综括精粹。
〖贰〗、安徽桐城姚氏:姚崇后裔,自浙江余姚迁入,明代姚胜三(姚崇十八世孙)随父官居安庆,后在桐城麻溪落户。第五代姚旭,明景泰二年进士,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。明末清初,桐城姚家人文蔚起,出进士16人,居官者数十人,著名文学家达14人,成为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。
〖叁〗、姚崇是唐初的政治家,他和他的家族在政治上都有很高的成就。姚崇官至宰相,曾担任武则天、唐玄宗时期的宰相。他为政清廉,深受百姓爱戴,后人称他为“姚宋”。姚崇的曾孙姚合,元和年间进士,官至秘书监,世称“姚武功”。姚崇的玄孙姚瑁,长庆年间进士,担任湖、常二州刺史。
〖肆〗、十六国时,姚弋仲自称为帝舜之后,其子姚苌建立后秦政权。当今姚姓已发展成为中国的大姓,人口数量居于中国100大姓的第64位。历史名人包括春秋时郑国大夫姚句耳,唐代史学家姚思廉、名相姚崇,明代画家姚绶,清代学者姚际恒、姚鼐等。
潘承祥,一位1965年9月24日出生于中华文都桐城的杰出人物,身为桐城派后裔,他以其独特的身份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
清代文学成就介绍 散文 清朝前期出现风格率真、浪漫的小品文,以张岱、李渔与袁枚为主;又有侯方域、魏禧、汪琬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。但是他们的文风不受道学学者支持,这些学者发起复兴唐宋文风的古文运动,此即桐城派。创始人方苞与刘大櫆、姚鼐有桐城三祖之称。
明朝著名学者方学渐简介:方学渐(1540~1615),字达卿,号本庵,是桐城人(今安徽桐城市区凤仪里),明代著名学者。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:生平与成就 早年求学:方学渐自幼聪颖好学,十岁便能作文。他早年丧父,但勤勉奋发,学识过人。
姚鼐,清代诗人,字姬传,别字梦谷,室名为惜抱轩,桐城人。有“惜抱先生”之称,官至刑部郎中、记名御史。他历任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主讲,长达四十年。姚鼐深受伯父姚范的经文传授以及刘大櫆的古文学习,成为“桐城派”主要作家。
桐城三祖指的是方苞、刘大櫆和姚鼐。以下是关于这三位文学家的详细介绍: 方苞 身份:清代散文家。生平:生于1668年,卒于1749年,字凤九,一字灵皋,晚年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。他官至礼部右侍郎,祖籍在今枞阳牛集乡方皋庄。成就:方苞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之一,他的散文风格简洁严谨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桐城三祖指的是方苞、刘大櫆和姚鼐。方苞:方苞(1668-1749),字凤九,一字灵皋,晚年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,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。他官至礼部右侍郎,对清代散文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。刘大櫆:刘大櫆(1698-1780),字才甫,一字耕南,号海峰,也是安徽桐城人。
桐城三祖指的是方苞、刘大櫆和姚鼐。方苞:方苞,字凤九,一字灵皋,晚年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,清代著名散文家。他的散文风格严谨,对后世影响深远,是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。刘大櫆:刘大櫆,字才甫,一字耕南,号海峰。他的文章才华横溢,受到方苞的高度评价,认为他是韩愈、欧阳修一流的人物。
桐城三祖是指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,分别为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。方苞:清代散文家,字凤九,一字灵皋,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。他在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及第,后因牵连进戴名世《南山集》案入狱,但后来被赦出并隶入汉军旗籍,入直南书房。
桐城三祖指的是方苞、刘大櫆和姚鼐。方苞:方苞,字凤九,一字灵皋,晚年号望溪,安徽桐城人,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。他官至礼部右侍郎,祖籍在今枞阳牛集乡方皋庄。方苞的散文风格独特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刘大櫆:刘大櫆,字才甫,一字耕南,号海峰,今安徽桐城汤沟镇陈家洲人。
桐城三祖是指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: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。方苞:身份:清代著名散文家。字号:字凤九,一字灵皋,号望溪。籍贯:安徽桐城人。生平与贡献:康熙四十五年进士,后因牵连进戴名世《南山集》案入狱,赦出后隶汉军旗籍,入直南书房,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蜜瓜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11at.cn/zsfx/202508-449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