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,地震幸存者的内疚,来自于把自己的痛苦经历和其他幸存者进行比较。癌症幸存者的内疚,表现为“他们死了,而我还活着。”他们理智上知道逝者的痛苦与他们的存活毫无关系,却会不自觉的有种负罪感。他们紧紧抓住这种内疚,尽管痛苦,却不肯放手,因为这种内疚起到了一种防御作用,保护他们不受伤害。
你走了,而我却还活着,这种生者之殇——幸存者愧疚,源于以下原因:生与死的强烈对比:当灾难或不幸事件发生时,有人幸存下来,而有人却失去了生命。这种生与死的直接对比,容易在幸存者心中激起愧疚感,他们可能会质疑自己的“幸运”,觉得自己不配活下来。
在任何导致生与死强烈对比的事件中,如地震、车祸、火灾等,幸存者都可能经历这种愧疚感。这种情感源于人类本能的同理心,当幸存者在灾难中活下来,而他人却未能幸免时,他们可能会质疑自己的“幸运”,并感到自己不配活下来。在医闹事件中,这种情况尤为突出。
幸存者内疚感,有时被称作幸存者综合症,最早由精神分析学家威廉·尼德兰德在研究大屠杀幸存者时提出。尼德兰德发现,幸存者在经历创伤后,往往会因自己活着而感到内疚,这种情绪深深困扰着他们,甚至使他们感到死亡的威胁。内疚感是一种悲伤的情绪,常伴随着痛苦、忧伤和孤独感。
〖壹〗、疫情之下,我身边的朋友出现了以下心理:问题 恐慌焦虑:面对疫病肆虐的新闻十分担心,紧张恐惧,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,一旦身体不适就联系新冠肺炎;担心学校延期、网络教育可能影响正常学业,有可能导致毕业延期、就业延期。白天太紧张了,不想学习,晚上又浪费时间,产生罪恶的体验。
〖贰〗、疫情之下,我身边人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 有以下四点:第一,焦虑、疑病 。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,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,怀疑自己生病。一部分人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,反复查看各种内容,加重了紧张、恐慌的情绪,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。第二,愤怒情绪。
〖叁〗、在疫情之下,我身边的很多人往往有一种自我 封闭的心理出现。因为他们认为离开了自己的家,在外面活动是缺乏安全的。在疫情之下,认为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把自己封闭在家里面。还有一些身边的人,因为疫情的原因形成了非理性购物的心理。
〖肆〗、疫情影响之下,很多人产生了焦虑和恐惧的心理。在疫情的影响下,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的人是非常多的。……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人非常害怕自己被病毒传染,非常害怕得病。……因此,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人多的场合时会感到非常不适应,会通过洗手、消毒等方式来过度地保护自己。
〖伍〗、疫情期间普通大众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:明显的情绪反应。感到紧张、担心、不安、害怕、恐惧、恐慌、情绪烦躁、容易激惹、发脾气、经常抱怨、甚至对疫情信息感到愤怒、对其他事情缺乏兴趣、闷闷不乐、无法开心起来、表情痛苦、哭泣。明显的躯体反应。
〖壹〗、疫情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,如焦虑、恐惧、孤独等。为了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,人们需要寻找可以抚慰内心的支持和依靠,如交流、阅读、运动等。综上所述,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,导致许多人在疫情结束后感觉人变了。
〖贰〗、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,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有所上升。社交隔离、经济不确定性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,给人们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困扰。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,我深受疫情冲击。我所居住的地区时常处于封锁状态,娱乐活动和出行严重受限,已有很长时间未能回家。
〖叁〗、最后,新冠疫情让人更加需要寻找心理支持和安全感。在疫情期间,很多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,例如焦虑、恐惧、孤独等等。在这个时候,人们需要找到一些可以抚慰内心的支持和依靠,例如交流、看书、运动等,这些都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蜜瓜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11at.cn/cskp/202507-18455.html